集团新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集团新闻

书写美丽中国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

2023-08-15 | 责任编辑 :admin | 浏览数 :472 | 内容来源 :本站编辑发布

汉中勉县龙湾(资料照片) 。 

2023年8月15日 ,是首个全国生态日 。

18年前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 ,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 ,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 。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

为了祖国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足迹遍及神州大地 :在重庆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 ;在山东强调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 ,确保黄河安澜 ;在贵州察看乌江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 ;在漓江之上关切桂林山水保护 ;在雪域高原叮嘱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这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为美丽中国建设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夯基垒台 、指明方向 。

绿色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远山如黛 、流水潺潺 、竹林摇曳……漫步在浙江安吉余村村 ,深浅不一的绿意在眼前渐次铺展 。

“今年生意特别好 。”春林山庄的主人潘春林边招呼客人边高兴地说 ,“从靠山吃山 ,到富山养山 ,开云app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开云app的幸福靠山 。”

20多年前 ,因发展“石头经济” ,余村村的山变成“秃头光” ,水成了“酱油汤” 。痛定思痛 ,村民们决定换种活法 ,相继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摸索如何不破坏环境也能过上好日子 。

2005年8月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村考察 ,得知余村村的做法后评价这是“高明之举” ,并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如今 ,靠着良好生态环境 ,余村村的农家乐生意红火 ,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竹林碳汇让村里实现了“靠着空气能卖钱” 。余村村走出一条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岁月如梭 。2020年3月 ,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重访余村村 ,看到村里的变化后欣慰地说 :“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 ,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 ,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

一个小山村如同一扇窗 ,映射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 。

“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 。在正定 、厦门 、宁德 、福建 、浙江 、上海等地工作期间 ,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 。”习近平总书记说 。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新时代中国坚定走上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

四川宜宾 ,“万里长江第一城” 。岷江和金沙江在此交汇 ,长江始称“长江” 。远山叠翠 ,江水滔滔 ,岸边“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

2022年6月8日 ,三江汇流处 ,习近平总书记驻足眺望 ,听取情况介绍 。

当地负责同志汇报 :宜宾市也曾面临“化工围江 、污染绕城”问题 。近年来 ,通过清退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关闭造纸小作坊 、关停江边挖沙场 、减少污水排放等措施 ,持续改善岸线生态环境 。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肯定 ,同时强调 :“作为长江上游城市 ,要强化上游担当 ,不能沿江‘开黑店’ 、排污水 ,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 ,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 ,造福长江中下游和整个流域 。”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已经深入人心 ,产业转型升级 、沿江岸线整治 、“十年禁渔”等举措正在落地见效……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 、转折性变化 ,重现一江碧水 、两岸青山 。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也重塑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

前不久 ,一封特殊的回信 ,让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备受鼓舞 。

这封信的落款是 :习近平 。

“我想起五年前同大家交流垃圾分类工作的情景 ,你们热心公益 、服务群众的劲头让我印象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 。

五年前 ,2018年11月6日 ,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 。这里 ,几位年轻人正在交流社区垃圾分类推广的做法 。一位小伙子告诉总书记 ,参加公益活动对年轻人来说都是新时尚 。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习近平总书记说 ,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 ,我关注着这件事 ,希望上海抓实办好 。

8个月后 ,2019年7月1日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 。

五年过去了 ,如今的上海 ,全市生活垃圾已全量无害化处理 ,自觉将垃圾分类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习惯 。志愿者们把来之不易的成绩写信报告给总书记 ,表达决心为推动垃圾分类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贡献力量 。

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 、生态财富 ,又是社会财富 、经济财富 。

茶树葱茏 ,茶韵悠然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千亩生态茶园 ,绿油油的茶树间种植着一株株大豆 。等到秋天 ,这些豆秧将被就地填埋成为有机肥 。

2021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茶园 ,察看春茶长势 ,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 。总书记强调 ,“要统筹做好茶文化 、茶产业 、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 。

“生态茶园的做法得到了总书记认可 ,开云app干劲更足了 。”谈到当时情景 ,茶园负责人杨文春至今难忘 。他介绍 ,不用农药的种植模式成为当地茶农的共识 ,“生态好 ,茶味更好 ,价格更高 。守住绿水青山‘金饭碗’ ,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 。”

绿色 ,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所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 ,开云app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 ,决心之大 、力度之大 、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 、转折性 、全局性变化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

攻坚之举

“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清风习习 ,鸟鸣啾啾 。晨雾还未散尽 ,滇池和前来晨练的昆明市民一道醒来。

滇池这颗“高原明珠”一度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当地人介绍 ,之前湖面的蓝藻仿佛一层绿油漆 ,“老鼠可以在上面跑,石头丢到湖里都沉不下去” 。

2020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赴云南考察调研期间 ,特意来看看滇池 。早在2008年 ,他赴云南调研时就考察过滇池治污工程等情况 ,强调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是政绩 、保住青山绿水是更大政绩的科学导向 。

2020年这次考察中 ,当地准备了几杯水样 ,既有滇池的 ,也有总书记一直关心的洱海和抚仙湖的 。

一一察看 、细细询问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 ,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加强综合治理 、系统治理 、源头治理 ,再接再厉 ,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

实施控源截污 、恢复生态湿地 、整治沿岸违规违建问题……如今的滇池已摘掉劣五类帽子,清波荡漾 ,海鸥高飞 ,明珠神采逐步再现 。

“走过弯路 ,更认清了下一步方向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陈净感慨 ,保护滇池已成共识 ,以前还有企业违规搞变通 ,现在企业主动来问“这样建设符不符合滇池保护要求” 。

浩浩碧水 ,朗朗晴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是人心所盼 。

“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 。

北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一度多发频发 ,空气污染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

2014年2月下旬 ,北京等地被重霾笼罩 ,持续时间长达7天 。2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 ,污水 、垃圾 、雾霾治理是此次考察的一个重点方面 。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总书记严肃地说 ,大气污染防治是北京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 。

几天之后 ,全国两会在京开幕 。

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 ,习近平总书记问道 :“PM2.5 ,上海比起北京怎样 ?”“现在北京整治燃煤小锅炉动作很大 ,上海怎么样 ?”

来自上海市环保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回答 :“上海的力度也很大 ,正在全面推进落实 。”

习近平总书记说 :“大家对环境污染的反应这么强烈 ,这是在一个发展阶段绕不开躲不开的事 ,必须要把治理污染当作一场攻坚战来进行推进 ,治理空气污染要有定力和努力 。”

言出必诺 ,事在人为 。

北方地区约3700万户农村居民告别烟熏火燎的煤炉子 ,煤电 、钢铁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机动车排放标准更加严格……如今 ,经过多年努力 ,雾霾少了 ,蓝天多了 ,中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

为长远计 ,为子孙谋 。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让人们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2022年8月 ,在辽宁锦州东湖森林公园 ,总书记实地察看生态环境 ,详细询问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河流水质如何 、鱼类恢复得怎样 。

驻足小凌河畔 ,习近平总书记说 :“从历史长河来看 ,如果说开云app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 ,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 ,环境改善了 ,老百姓体会也最深 。”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 ,是发展问题 、民生问题 ,更是政治问题 。

今年5月18日晚 ,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 ,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暨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正在上演 。

习近平总书记同前来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外方贵宾们一起观看演出 。大屏幕上 ,“秦岭四宝”朱鹮 、大熊猫 、金丝猴 、羚牛次第展现 ,鸟兽虫鱼恣意栖息 ,优美的生态画卷令人赏心悦目 。

可就在几年前 ,秦岭北麓 ,千余栋违建别墅如块块生态疮疤 ,蚕食着山脚的绿色 。

为推动问题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随着专项整治行动展开 ,1194栋违建别墅被依法处置 ,复绿工作随之展开 。

2020年春天 ,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赴陕西考察 ,秦岭是第一站 。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验收”整改成效 。看过全面复绿的别墅区图片 ,远眺生机盎然的秦岭 ,总书记就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叮嘱领导干部 :“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 ,真正对历史负责 、对民族负责 ,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

坚定的态度 ,雷霆般的力度 。“乌梁素海我作过多次批示”“腾格里我也批示过 。把污染物都倾倒到沙漠里 ,这个事我狠狠地敲打过”……就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要求严肃查处 。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 、亲自推动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推动解决一些地方多年的生态环境“顽疾” ,成为督促地方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 、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 、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绘就的美好画卷 ,正在变成现实 。

共生之道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翠云廊确实是叹为观止啊 !”“有点没看够的感觉 。”今年7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第一站 ,来到位于剑门雄关附近的翠云廊 。

这里是古代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古蜀道的重要路段 ,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 ,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 ,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 ,一直沿袭至今 、相习成风 ,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 。

千百年来 ,同古柏一起沿袭下来的 ,是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以贯之的追求 。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从阿尔山林区到塞罕坝 ,从八步沙林场到南海广袤的红树林……一棵棵树 ,一片片林 ,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和谐的深深牵挂 。

“我曾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生活多年 ,当时那里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百姓生活也陷于贫困 。我那时就认识到 ,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 。”从那时起 ,重视生态环保的意识,就已深深扎根在青年习近平的心中 。

2002年4月 ,一份专家呼吁抢救性保护闽江河口湿地资源的材料 ,呈送到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案头。他作出批示 :“湿地保护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省要建设生态省 ,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 。”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卫战”自此打响 :

2003年 ,闽江河口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 ,已经上马的围垦项目随即撤销 ;2007年 ,该湿地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13年 ,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5年 ,获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今昔照片对比 ,湿地“人退绿进”清晰可见 :本世纪初 ,遍布养殖场和鱼塘 ,呈现大片黑色 ;如今 ,绿色连片成面 ,与蓝色海洋交相辉映 。

实地探看 ,更令人震撼 :水泽茫茫 、藨草青葱 ,湛蓝天空下万鸟翔集 ,中华凤头燕鸥 、勺嘴鹬 、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在这里重现……21年久久为功 ,闽江河口湿地从“濒危”到“重生” 。

深刻领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深入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

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 ,此后把“草”这一重要生态系统纳入其中 。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保护生态环境 ,总书记反复强调“统筹”二字 ,这次把治沙问题也纳入其中 。

“山水林田湖草沙怎么摆布 ,要做好顶层设计 ,要综合治理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久久为功”“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 。保护生态环境 ,不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思考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 。

以自然之道 ,养万物之生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也是天人合一 、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 。

今年六五环境日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 。

第一天 ,先去乌梁素海 ,看水 ;再到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看田 。

第二天 ,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 ,看林 ;随后前往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 ,看渠 。

在随后召开的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统筹森林 、草原 、湿地 、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 、治水 、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 ,着力培育健康稳定 、功能完备的森林 、草原 、湿地 、荒漠生态系统 。

目光聚焦海南 ,热带雨林幽深蓊郁 。

2022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考察 。行程中 ,总书记对身边的动植物充满兴趣 ,不时驻足观察周边的树木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还惦念着濒危动物长臂猿的事 。

“总书记说‘海南热带雨林不是光属于海南 ,是属于全国人民的 ,是属于地球的 ,是国宝’ ,开云app感到浑身是干劲 ,要把总书记的嘱托化为动力 。”公园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局长钟仕进说 。

钟仕进介绍 ,一年多来 ,公园的智慧管理中心已投入运营 。防火 、森林资源监测 、动植物的监测……只需轻点鼠标 ,数据随传随到 。

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部署 。目前 ,我国已出台方案 ,在全国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 ,2035年将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

在“林都”伊春 ,从“人林对立”到“人林和谐”的故事正在书写 。

这里曾以伐木为经济支柱 。2013年 ,面对可采林木资源近乎枯竭的现实 ,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困惑随之而来——不砍树 ,咋过活 ?

2016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伊春 ,亲切看望林场职工 。在刘养顺家里 ,总书记同一家人谈林场发展史 、算收入支出账 ,鼓励大家在林区转型后“多找新的门路” 。

兴绿正当时 。昔日的伐木工纷纷种起了红松 ,当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 、坚决下马破坏环境的项目……

出路在林下 。依托漫山遍野的林木 ,当地群众搞起了林下经济 ,蓝莓 、食用菌等产业兴起 。停伐十年 ,随着种林护林与产业发展 ,林区生态大为改观 。

刘养顺如今已经成了农家乐老板 。“旺季想吃都得提前预订 ,院子里十几桌客人每天都坐得满满的 。”

从伐木到护林 ,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定义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林区人已经形成共识 :把林子养得更绿 ,“绿树生金”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华大地生机盎然 。

未来之诺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仲夏时节 ,比利时天堂动物园中国园的玉兰树枝繁叶茂 ,绿如翠玉 。

2023年6月20日 ,在这棵具有特殊意义的玉兰树前 ,天堂动物园董事长 、创始人董博收到了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转交的一封珍贵复信。

不久前 ,董博给习近平主席写信。“信中 ,我讲述了对当年习主席来访的美好回忆 ,还有动物园最新的情况 。”他说 ,“习近平主席工作非常繁忙 ,我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复信 。”

2014年3月 ,在对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期间 ,习近平主席和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共同出席天堂动物园大熊猫园开园仪式 。活动中 ,两国元首夫妇共同为一棵象征友谊的玉兰树培上新土 。

“当前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大熊猫已从‘濒危’降为‘易危’等级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所说 ,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 、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 ,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

当下 ,地球面临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污染三大危机 ,这是各国需要共同解答的难题 。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 ,人类是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 。

面向未来 ,提出中国主张——

2021年金秋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召开 。

“前段时间 ,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 ,让开云app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讲话中讲到的故事 ,引发与会国内外嘉宾共鸣 。

大会召开前夕 ,云南一群野生亚洲象北上又南返 ,“旅程”达1000余公里 ,吸引了全球目光 。中国政府与群众的护象行动赢得世界点赞 ,“象”往之路成为最美的风景 。

“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 ,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从昆明出发 ,推动达成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篇章 。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保护生态环境 、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

深入阐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倡议“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生态环境领域延展开来 ,为人类文明永续发展进步指明方向 。

面向未来 ,作出中国承诺——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2020年9月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 。

中国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 ,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 ,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 ,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

长江干流上 ,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连珠成串” ,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中国向全球提供了50%的风电设备 、80%的光伏组件设备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 ,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实现‘双碳’目标 ,不是别人让开云app做 ,而是开云app自己必须要做 。”

2021年9月,在陕西榆林考察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 ,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这样 ,就不会超出资源 、能源 、环境的极限 。”

今年4月 ,在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 ,指出“森林既是水库 、钱库 、粮库 ,也是碳库 。植树造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是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要一以贯之 、持续做下去” 。

今年6月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环产业园了解当地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情况 ,在生产车间察看产品生产流程 ,要求“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

不简单以GDP论英雄 ,优化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技术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推动中国进入加快绿色化 、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

面向未来 ,展现中国担当——

“中国应该对人类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担当一脉相承 。

在肯尼亚加里萨郡 ,中企承建东非最大光伏电站 ,不排放温室气体又缓解肯尼亚“电荒” ;中国的节水梯田模式“拷贝”到埃及 ,在西奈半岛山区涵养水源 ;非洲“绿色长城”有中国技术支持 ,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注入信心和动力 。

中国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 ,发起一系列绿色行动倡议 ,采取绿色基建 、绿色能源 、绿色交通等一系列务实举措 ,造福各国人民 。

今年5月 ,在中外人士共同见证下 ,习近平总书记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 ,其中即包括发展低碳能源 、共同实施绿色措施等内容 。

共行大道向未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 ,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夏画卷正在不断呈现新的精彩 。(记者 :邹伟 高敬 黄垚 严赋憬 魏弘毅)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开云app投资集团 © Copyright 201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6011219140号
地址 :西安市高新路2号 开云app国际广场34层
技术支持: